7)机房空调联机控制。 0采取空调联机控制运行的理论依据。 对于某机房区域配置两台或多台空调设备并且各自独立运行时,由于多台空调系统之间存 在个体差异会带来巨大的内部损耗,现象是部分空调处于加热状态,而部分空调则处于降温状 态;或者是部分空调处于加混状态,而部分空调则处于除湿状态,其主要原因如下: a)空调内部温湿度传感器一致性差异或部分传感器损害; b)空调设备温湿度设置的差异或异常; c)空调回风路由的不同或整个机房温湿度部分差异。 往往上述原因所带来的空调内部损耗不易察觉或无法察觉,这样所带来的电能损失是相当 巨大的。以某机房所作的统计分析,从11月至2月的机房电费支出中每月近三分之一的电费 是由于多台空调处于独立工作而内耗掉了。 0空调内部损耗分析。 假设空调I对室内温度检测正常,而空调I检测有lC的偏差,两台空调设置温度为 2OC,稳定状态范围在l8C一22C,当温湿度传感器探头检测到室温高于22C时,压缩机将 启动降温,低于l8C时,加热机构则启动升温。 a)O-tl段 空调I和空调D处于稳定状态,空调I检测的室温为2OC,空调D由于偏差lC 检测值在卫C,此时两空调既不加湿,也不降温。 b)tl-t2段:由于机房温度的升高(或是外界环境变化,或是通信设备运行造成的升温), 空调I和空调n检测温度均在升高。 c)t2一t3段:由于空调U的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已超过mC (其实有lC的偏差),故空调 D压缩机启动,开始降温。空调丁也随之温度下降。 d)t3一t4段:随着空调n的不断降温(此时已经存在传感器偏差引起的不必要的降温了), 在空调D达到2OC时并没有停止降温,因为空调内部设置有延时功能,仍要持续一段时间来 降温,在t3时刻,空调I的检测温度已低于18C的临界值,故空调l开始升温,此时间段是 空调「升温,空调n降温,处于相互作用冲抵阶段,此时便产生严重且不必要的内部损耗。 0联机控制方案,见图4一9。 a)选取机房中其一台空调作为主控空调 (空调1),其他空调依次与其控制器连接。 b)通过主控空调来设置联机信息,包括联机数量、各台空调设置温湿度以及可设置空调 轮流启停时间。 c)通过主控空调的传感器信息来控制机房所有空调,实现一致性的升降温和加除湿状态。 d)通过主控空调控制多个空调轮流工作保障了各台空调定期运行,同时避免了由于自身 传感器误差带来的部分空调持续工作,部分空调从不工作的弊端。 (8)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,随时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,通过对空调运行状态的判断, 自动调节室内温/湿度值,使压缩机或加热工作时间减少,达到节能目的。 (9)采用水冷作为冷煤的空调或采用制冷背板;液冷系统的制冷原理是,把冷水送达到液 体冷却柜。先用柜内风机将热凤从服务器后部抽到液体冷却柜中,用内部水管制冷热凤,然后 将冷风吹到服务器前部,而热水再回流到室外的循环制冷设备,通过这一过程不断循环达到制 冷效果。 形象地理解,液冷设备与精密空调的区别,就像冰箱制冷与冷库制冷的区别。对机房来说, 液冷系统将每个机柜包装成为一个 "冰箱",而精密空调则把整个机房制冷为一个 "冷库", 其能耗的差别不言而喻。使用掖冷系统节能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制冷方面。"液冷系统有一个与 众不同的系统,叫。Freecooling'(自然冷却系统)。液冷系统的进水口温度需要低于15摄氏度, 而当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,就可以不需要通过循环制冷设备来制冷液体,仅仅用自然冷量 制冷即可。 以上海为例,每年至少有三个月的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,也就是说每年有约四分之一 的时间可以"天然制冷",总体而言,相对于传统制冷设备节能30扎。 10)针对设备比较少的机房,通过人为的控制,增加巡视次数,根据现场实际情况,灵活 掌握开机数量以及开机时l间; 11)对机房加以改造,增加机房通风换气能力。 12)适当增加机房内设备隔断,提高机房空调利用率。 13)整改机房空调送风风道,使温度条件要求高的设备充分得到空调送风,以此提高空调 |